1.模型制作與評價類風濕關節炎以慢性多關節炎癥為主要變化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未完全清楚。急性期病變出現急性炎癥反應,關節腫脹,滑膜充血、水腫、組織疏松;慢性病變則表現為滑膜不規則增厚,關節軟骨破壞等,以滑膜的持續增生和軟骨及骨的破壞為其重要病理學特征。類風濕關節炎動物模型依據誘發的試劑不同有以下幾種:Ⅱ型膠原誘發模型、佐劑誘發模型、卵蛋白誘發模型,下面以佐劑誘發模型介紹模型制作方法。完全弗氏佐劑法如下:造血干細胞存儲
(1)完全弗氏佐劑:將液狀石蠟與無水羊毛脂按2:1或6:4混合1ml,高壓滅菌,加入滅活1小時的減毒卡介苗或干燥結核分枝桿菌10mg制成。
(2)取SD大鼠,清潔級,體重170~200g,6-8周齡,雌性。將液狀石蠟和羊毛脂(2:1)70℃水浴充分混勻,高壓滅菌,制成不完全弗氏佐劑,置4℃冰箱保存備用。臨用前將卡介苗與之混勻,超聲波乳化20分鐘即可,于每只大鼠后足趾皮內注射一定濃度的完全弗氏佐劑0.1ml。
(3)模型評價指標:癥狀觀察、繼發后肢足趾和關節腫脹、體重變化、血清Ⅱ-2含量測定、血液T細胞亞群測定等造血干細胞存儲
1)癥狀觀察:注射后的第3天,大鼠出現急性炎癥反應,表現為不愛活動、倦怠、食欲減退,注射部位紅、腫、熱、痛。
2)繼發后肢足趾和關節腫脹、體重變化:第8天出現全身廣泛炎癥,表現為鼠尾、耳、鼻、足趾、后肢及未注射的前肢出現紅腫、紅斑和結節,體重下降,活動明顯受限。
3)血清ⅡL-2含量測定:血清Ⅱ-2含量明顯增高。
4)血液T細胞亞群測定等:CD4、CD8及CD4CD8*比值降低。
2. UCMSC治療及療效為了模擬 hUCMSC注射液治療人類類風濕關節炎,分別以1×10°細胞/kg、5×10°細胞/kg的劑量通過尾靜脈輸入鼠源性 UCMSC,每周1次,連續3次。結果發現。
(1)第1次 UCMSC治療后,大鼠的急性炎癥反應疾病得到控制,活動能力增強,關節部位紅、腫、熱、痛疾病消失。造血干細胞存儲
(2)連續3次治療后,鼠尾、耳、鼻、足趾、后肢及未注射的前肢出現紅腫、紅斑和結節全部消失,活動明顯增加。
(3)血清I-2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4)血液T細胞亞群測定等:CD4+、CD8*及CD4CD8比值升高。